自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全面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落实落细。
6月9日上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届整合医学前沿国际会议在深圳市召开,本次大会以“ 融合赋能+,数创中医药”为主题,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坪山国医堂中医门诊部、深圳市坪山区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深圳企发展览有限公司承办。我校校长徐安龙担任大会主席。
大会主席、我校校长徐安龙致辞
会议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中国工程院刘德培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王玉田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Chris Lowe院士、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转化研究与应用医学主任Dean W.Felsher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蒋羽教授、哈佛大学石海宁教授等国内外各界知名专家学者3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交流,围绕数字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新兴领域交流与讨论,探索新医科对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大会开幕式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天罡主持。
大会主席徐安龙校长致大会开幕词,他表示本次大会围绕“融合赋能+,数创中医药”主题,共创数字化未来、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他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一手连着教育强国,一手连着健康中国,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对于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改革创新融合赋能。构建科学治理体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医人。二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进中医药数字化科技创新发展。数字化中医药服务与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模式。跨领域、跨行业整合多学科资源,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优化中医药领域科技布局。三是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助力建设健康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圳市坪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袁虎勇致辞
深圳市坪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袁虎勇在致辞中提到,坪山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保持深入合作,依托大学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坪山推动建立集基础研发、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接下来将在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继续发挥坪山产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发展智慧药房、智慧医院、中医大健康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等服务模式,更好推动坪山区中医药行业及数字中医药健康产业标准的发展。
坪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黄鸣进行生物产业推介
坪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黄鸣介绍了坪山区生物产业的核心内容。他提到,深圳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所在地,近1000家生物药企业在此汇聚,近5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快速崛起,欢迎各类人才齐聚坪山,共建创新坪山未来之城。
总论坛学术报告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王玉田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中国工程院刘德培院士、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转化研究与应用医学主任Dean W.Felsher教授分别以《象思维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从实验室到临床——中风神经保护药物的开发》《基于免疫调控多元性的中医药新机理探究》《衰老四层及其相互作用》《转化医学:癌症的新疗法》为主题作大会报告。
分论坛学术报告
下午分论坛启动。英国皇家工程院Chris Lowe院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蒋羽教授、深圳大学程永现教授、北京大学韩晶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天庆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畅研究员、哈佛大学石海宁教授、弗吉尼亚联邦大学Phillip B. Hylemon教授等专家围绕“数字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应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等主题,从多学科视角探讨数字中医药发展之方、中西医结合未来之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之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34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学术交流,线下线上累计参会1500余人。
北京分会场 优秀本科生学术交流
在北京分会场的优秀本科生学术交流环节,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韦名慧、程鋆湜、赵道通分别作《基于中医体质学的冠脉搭桥数字化设计》《中医芳香疗法的应用与机制初讨》《机器学习辅助的天然产物小分子结构高通量鉴定策略——以糖基化小分子为例》主题报告。现场气氛活跃,内容充实。
大会合影
本次大会依托创新共融平台,加强跨学科教育,提升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整合医学领域最新智能成果的展示,探索全球健康视域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数字中医药未来发展道路,践行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培育区域医疗数字经济新动能,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中医健康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学术报告、研讨交流、合作研究等方式,活跃了学术思想,拓展了研究视野,激发了传承创新的中医药活力,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交流的平台,有力推进了传统中医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The Website Supports All Mobile Terminal Design Support:QQ:11514098